2019/04/22 改難很多了,只能參考了。
應該是暫時有效的方法,之後後台直接隱藏就沒辦法了。
加入一個bookmark 標題自訂 EX APPLE
內容寫上
v2
javascript: (function() { $(".ndPaywall").hide(); $("<div id="playerVideo">
").addClass("mmpx").prependTo("#videobox"); $('.thoracis>div').addClass('ndAritcle_headPic'); $('.ndArticle_content>div').addClass('ndArticle_margin'); $('.ndAritcle_headPic,.ndArticle_margin,.mediabox,#playerVideo,.articulum').show(); let script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'script'); for (let i = 0; i < scripts.length; i++) { let data = scripts[i].innerHTML; if (data.indexOf("anvatoElementID") != -1) { eval(data); break; } } })()
v1
javascript: (function() { $(".ndPaywall").hide();
$("<div id=playerVideo>").addClass("mmpx").prependTo("#videobox");
$('.ndAritcle_headPic,.ndArticle_margin,.mediabox,#playerVideo,article.mpatc').show(); let script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'script'); for (let i = 0; i < scripts.length; i++) { let data = scripts[i].innerHTML; if (data.indexOf("anvatoElementID")!=-1) { eval(data); break; } } })()
在蘋果日報網站按這個BOOKMARK就可以了
注意:
網站有版權宣告,可以看也不可以任意轉貼。
dsync的文章收集
就一些文章的收集與個人發現文章
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
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
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Bash 取得真實路徑 (readlink, realpath)
一般在 config.sh 想取代一堆符號link
可以使用
WORK_DIR=$(readlink -f $PWD)
再加以變化就可以與 ".." 組合
---
類似的還有 realpath or realpath()
but ubuntu 預設沒有安裝realpath
通用的話還是 readlink 比較穩定
可以使用
WORK_DIR=$(readlink -f $PWD)
再加以變化就可以與 ".." 組合
---
類似的還有 realpath or realpath()
but ubuntu 預設沒有安裝realpath
通用的話還是 readlink 比較穩定
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
ubuntu VIM open Syntax on
ubuntu 預設的是安裝vim.tiny 沒辦法設定 syntax on
要重新 apt-get install vim
之後就可以打開 :syntax on
也可以在 /etc/vim/vimrc 設定好永久有效
--
有時開 gedit 太麻煩的話,這樣比較快
要重新 apt-get install vim
之後就可以打開 :syntax on
也可以在 /etc/vim/vimrc 設定好永久有效
--
有時開 gedit 太麻煩的話,這樣比較快
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
Linux 操作檔案合併、取一些資料
標題不知怎麼下,基本上就是使用一些Linux的大部份會附的工具可以拿來操作檔案裡的bytes方法
1. 基本上要合併2個檔案用
cat file2 >> file1
這樣file2就會附在file1後面,這算最常用的方法
2. 如果要取檔案的前面幾個bytes
head -c xxx file1 > file2
這樣file1 前的 xxx bytes就會被裝到 file2去
3. 如果要去掉前面幾個bytes
dd if=file1 of=file2 bs=xxx skip=1
這樣 file1就會略過前面xxx bytes,剩下的就會被裝到file2裡
---
大概就這樣常見用方法吧,有新用法再補充
1. 基本上要合併2個檔案用
cat file2 >> file1
這樣file2就會附在file1後面,這算最常用的方法
2. 如果要取檔案的前面幾個bytes
head -c xxx file1 > file2
這樣file1 前的 xxx bytes就會被裝到 file2去
3. 如果要去掉前面幾個bytes
dd if=file1 of=file2 bs=xxx skip=1
這樣 file1就會略過前面xxx bytes,剩下的就會被裝到file2裡
---
大概就這樣常見用方法吧,有新用法再補充
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
在Ubuntu Linux 上,用curlftpfs 掛載SSL FTP Site
最近有學長好心提供FTP站,想說把他放到原先的大家使用的網芳,讓大家方便存取。所以就需要掛載到檔案系統中。如果是不需登入或無加密的,多半只需要用ubuntu 內建的檔案總管就可以了,但有加密的就比較難處理了。
正好curlftpfs有SSL, TLS 的功能,正如軟體的網頁所寫
http://curlftpfs.sourceforge.net/
使用sudo apt-get install curlftpfs 就安裝好,可以直接用了
因為學長的ftp是有中文且輸出是big5的編碼,所以在掛載上需要增加一些參數,
還有因為是私人所架的SSL FTP,所以無CA認證,要用直接連線,完整的語法如下:
sudo curlftpfs -o allow_other,no_verify_peer,no_verify_hostname,iocharset=utf8,codepage=big5 ftps://xxx:xxx@xx.xx.xx.xx:port/ /mnt/share/
詳細的語法可以使用 man curlftpfs 得知。
--
基本上其他語法都很容易了解,而
no_verify_hostname 多半私人ftp站給的憑證內容記載的會跟連結的站名不符,所以強制使用。
no_verify_peer 私人的ftp給的憑證,沒有經由CA所認證,所以沒辦法驗證,只好直接使用。
幸好 curlftpfs -v 可以提供比較詳細的資料,才看出來錯誤的原因。
另外 curlftpfs 所使用的 curl 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,很值得學來用的。
正好curlftpfs有SSL, TLS 的功能,正如軟體的網頁所寫
http://curlftpfs.sourceforge.net/
使用sudo apt-get install curlftpfs 就安裝好,可以直接用了
因為學長的ftp是有中文且輸出是big5的編碼,所以在掛載上需要增加一些參數,
還有因為是私人所架的SSL FTP,所以無CA認證,要用直接連線,完整的語法如下:
sudo curlftpfs -o allow_other,no_verify_peer,no_verify_hostname,iocharset=utf8,codepage=big5 ftps://xxx:xxx@xx.xx.xx.xx:port/ /mnt/share/
詳細的語法可以使用 man curlftpfs 得知。
--
基本上其他語法都很容易了解,而
no_verify_hostname 多半私人ftp站給的憑證內容記載的會跟連結的站名不符,所以強制使用。
no_verify_peer 私人的ftp給的憑證,沒有經由CA所認證,所以沒辦法驗證,只好直接使用。
幸好 curlftpfs -v 可以提供比較詳細的資料,才看出來錯誤的原因。
另外 curlftpfs 所使用的 curl 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,很值得學來用的。
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
VMware 1.04 + Ubuntu 7.10 安裝
最近總算比較了解Ubuntu 這個版本的Linux了,也發現這個版本在台灣真的蠻受歡迎的,取得更新來源也蠻方便的。
為了給一些大三的學生練習Linux,想說先裝一個版本,再請他們回去用vmware執行,省去更新之苦(約2xxMB),網路不快的話可能要更新一段時間。
就按照一般作法把 vmware serve 1.04 + Ubuntu 7.10 dvd iso拿出來裝,一裝完發現解析度是開1680*1050,我桌機可是只有1024*768,只好開啟 [系統] -> [管理] -> [螢幕和顯示卡],選了800*600來用,不過一選下去解析度並沒有改變,但還是有問要不要保存設定。這個情況我選保存設定,並選了重新開機,重開後就顯示出800*600了,但還是有一些異常,不過不影嚮操作,我想是vmware tools or 其他設定吧。
之後就讓linux進行177個更新,過了一段時間後,在要結束後發現一個錯誤訊息
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arphic: failed to write cache
之後還有一堆關於openoffice的錯誤訊息
本來想說應該不嚴重的,不過後面這個訊息在安裝其他程式卻再度出現。想說版本可是要給其他人用的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,在東試西試弄不成後就刪除直接重灌了,第二次安裝,本著openoffice會出現問題,所以先使用一下再更新,問題仍然一樣。只好上網尋找一下這個問題是怎樣發生的。打入關鍵字failed to write cache 跳出幾頁後,大概看一下,有二種錯誤
一個是要更新/etc/fonts/fonts.conf 關於 fontcache的設定,不過這是講 2.4的東西,我想不是。
後來又找到一些說明是要因為目錄似乎比較舊,所以沒辦法更新,只要touch一下即可,
touch 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arphic
之後就沒問題了。
不過ubuntu 是一個連g++ 都沒有的版本,這實在不適合開發者啊,所以立即裝上必裝的
sudo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
這樣才至少要g++ 可以用啊
大致上就ok了,剩下想裝的再靠apt or GUI的安裝程式吧
為了給一些大三的學生練習Linux,想說先裝一個版本,再請他們回去用vmware執行,省去更新之苦(約2xxMB),網路不快的話可能要更新一段時間。
就按照一般作法把 vmware serve 1.04 + Ubuntu 7.10 dvd iso拿出來裝,一裝完發現解析度是開1680*1050,我桌機可是只有1024*768,只好開啟 [系統] -> [管理] -> [螢幕和顯示卡],選了800*600來用,不過一選下去解析度並沒有改變,但還是有問要不要保存設定。這個情況我選保存設定,並選了重新開機,重開後就顯示出800*600了,但還是有一些異常,不過不影嚮操作,我想是vmware tools or 其他設定吧。
之後就讓linux進行177個更新,過了一段時間後,在要結束後發現一個錯誤訊息
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arphic: failed to write cache
之後還有一堆關於openoffice的錯誤訊息
本來想說應該不嚴重的,不過後面這個訊息在安裝其他程式卻再度出現。想說版本可是要給其他人用的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,在東試西試弄不成後就刪除直接重灌了,第二次安裝,本著openoffice會出現問題,所以先使用一下再更新,問題仍然一樣。只好上網尋找一下這個問題是怎樣發生的。打入關鍵字failed to write cache 跳出幾頁後,大概看一下,有二種錯誤
一個是要更新/etc/fonts/fonts.conf 關於 fontcache的設定,不過這是講 2.4的東西,我想不是。
後來又找到一些說明是要因為目錄似乎比較舊,所以沒辦法更新,只要touch一下即可,
touch 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arphic
之後就沒問題了。
不過ubuntu 是一個連g++ 都沒有的版本,這實在不適合開發者啊,所以立即裝上必裝的
sudo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
這樣才至少要g++ 可以用啊
大致上就ok了,剩下想裝的再靠apt or GUI的安裝程式吧
訂閱:
文章 (Atom)